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文章
春风回笑语 云气卜丰穰
2024-12-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凤翔
分享到:

  ◇王凤翔(新闻所)

  “渐入有年数,喜逢新岁来。”2024年开春,我被任命为大数据舆情研究室主任。作为“70后”的我,是新晋主任中年龄最大的,比起“80后”主任来,似乎在“尚能饭否”之时有点“老当益壮”的意气。往事悠悠,有些惭愧;岁月静好,颇多感恩!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我家在山的那边。我来自湖南一个小地方小山村,乡的名字带“村”,村的名字带“峰”,村民组的名字带“坳”。桃江县城因桃花江而得名,黎锦辉先生创作了一首歌《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曾经风靡海内外。我不是美男,于是乎把原因归为桃江只产美女、不出美男。

  山的那边,自然又野性。那时候,少年痴懵无比,愚顽怕读文章。除了人年龄本性使然外,可能还有蚩尤文化要素,因为我祖母和母亲都来自蚩尤故乡安化县。我小学不读书,初一又不读书,调皮捣蛋全校第一,每周班会树坏典型时,我都会被揪上台接受批斗,而我不以为然、反以为荣。我母亲不识字,文化水平低。我们村办小学夏老师对我妈说,送一个孩子读出书,比建一栋楼娶媳妇强多了。说我虽顽劣,说不定以后会有点出息,要我妈重视对我的教育。我妈深以为然,并一直践行之。当年,初中教导主任说,有能走出横山门的,定是你家祖宗八辈子烧了高香。对我在小学和初中的表现,我妈态度简单粗暴,要我在小学和初中睡也要睡完。理由极为朴素,因为比流落在社会上好。初一暑假,夏老师三儿子考上了大学,我跟屁虫似的跟在一批大孩子后面,听他们讲大学的生活。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向往大学殿堂的情愫,由是发奋,终于考上了老家一所名声不那么显的大学。

  我走上学术之路,也是偶然的。少时愚顽怕读文章,我原来是不大读书的。我在大学是学汉语言文学的,有老师向我推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李泽厚先生一本小册子《美的历程》。该著以睿智独具视角,雄浑凝练笔触,囊括了中国五千年的美学史、文明史,引起了我对文艺理论的极大兴趣,并成为我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的重要推动力。在我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诸多学术专著、学术大家大师的风采、风范和风骨里感受到了,由此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产生了“卡里斯玛型”的崇拜!当年比我高一级学语言学的一位师姐,考上了中国社科院新闻学博士,在湖南师大是一大新闻,也鼓励了湖南师大一批学中文的学子立志考研究生院的新闻学博士。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就业过剩,新闻学还是显学,全国只有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四所科研院所招新闻学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考好学校、跟好博导、学好专业,我戏称追求做“三好学生”的考博理想。尽管这理想比较俗气,客观上还算是淳朴的。也是因为我理想和追求中有这种俗气,才让我考上了新闻学博士,才让我真正成了社科院的一名成员。可以说,在时代之风吹拂下,我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逐步找到了人生的发展道路,让我敲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新闻学博士,已经实现了我的“三好学生”理想。坦率地说,我是学中文出身的,当时读博士时某种程度上也不知道要学什么、该研究什么。我博士导师尹韵公先生是新闻史学大家,却不按常规,给我建议的博士论文题目不是新闻史的,而是广告主对大众媒体的影响和控制。2001年,尹先生认识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和社会转型期将会出现与国外一样的情形——广告主对大众媒体形成影响和控制,这种情况危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在国外新闻传播学是个老问题,学者大多从资本立场探讨,而系统性研究成果很少。尹老师建议我专门研究这个在中国还没有人研究过的重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我也是个严重的挑战。一是因为这是我们过去从未碰到过的新问题,不知从何下手;二是因为“无章可循”,国内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可供参考和借鉴;三是因为获取“证据”难,其间内幕媒体不愿谈,广告商和广告大户也不愿透露,以免破坏了他们的“潜规则”。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对研究这个问题构成了严重障碍。试想,没有访谈、没有论据,如何搭建学术框架、连通学术逻辑、创新学术主题等。在尹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鞭策下,我知难而上,探幽索隐,经过三年的努力,从广告话语权的理论视角下完成了该学位论文。也是因为这个成果具有中国实践视角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此成果基础上写的两篇要报获得院优秀信息对策奖一等奖。

  《广告主对大众媒体的影响和控制》一书获得院创新工程资助出版后,请尹韵公和黄升民两位先生作序。院里有规定,慎用“填补学术空白”等词。尽管该著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但两位先生同时不吝高抬,给出了“填补学术空白”的高度评价。尹先生在《广告话语权探讨的新成果》序言里强调:“该著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填补空白之作,如前所述,国内还从来没有人从广告话语权视角做过研究并拿出研究成果;它又是具有历史起点的奠基之作,为以后有人沿着这个视角继续走下去,提供了一个富有价值的研究基础。”这本书的“视角是独特的,研究是新颖的,成果是创造性的,价值是开拓性的。未来的研究者在研究这方面问题时,本书可能是绕不开的。在林林总总的广告类专业书籍中,本书的色彩是异样鲜艳的。”黄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他在《知识分子在中国大国化进程中的学术使命》序言中认为:“该著从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视野把广告主与媒体关系置于权力场、关系场、历史场、社会场与传播场的大语境中,构建了广告话语和广告话语权的学理框架、理论范式与研究模型。这是该著的理论独创、学术亮点与学科创新。填补了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学术空白。”他进一步强调,大国时代知识分子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履行这种学术使命。

  东风吹暖气 消散入晴天

  “在所有的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广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一种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模式的网络广告,1997年在我国发轫,如今我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广告大国,而且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正在走向广告强国与数字强国的康庄大道上。在全球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网络广告发展对全球广告格局、网络格局、媒体格局与产业格局产生变革影响,对信息获取方式、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运行方式产生技术控制,对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网络广告繁荣与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战略价值。我为此花了十多年时间,孜孜以求,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在2021年出版了《中国网络广告发展史(1997—2020)》一书,从史学视角对中国网络广告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科学与实证的研究、探讨与总结,凸显了我国网络广告在消费社会的市场地位与网络社会的传播价值,彰显了中国网络广告是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内容。尹韵公教授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该著充实了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第一次对我国网络广告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科学的历时性梳理、共时性探讨与学理性归纳,分析总结了我国网络广告的中国特色、全球视野与发展路径,是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史的新成果。对中国网络广告发展的全景式研究,是对新闻传播学、网络学和媒介应用学等学科建设的发展完善,是对广告学术体系建设的发展突破,将有力推动网络广告话语体系的发展创新,巩固我国网络广告研究的学术话语权阵地,为全球互联网发展与网络广告经营及其研究,提供中国方案、全球视野与学术参考。同时,为我国网络广告繁荣与媒体转型发展提供经验指导与现实借鉴,为党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与加强监管提供实践经验、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如今,在广告学的学术方面,我算是占了一个小小的山头。我的所有学术成果,均得益于我有“三好学生”的战略追求,尤其是社科院良好的学术环境、新闻所老师严谨的学术教诲。我在顶刊发表的每篇论文,都浸润了“十年磨一剑”的学术精神,获得了良好的学术评价。

  2016年3月,所领导与我谈话,认为我做学问务实求是,把我推荐借调到中央网信办工作,一年多的中央网信办工作经历对我的最大洗礼,是让我感受到了中央部委作为政治机关的神圣使命。如今我院“三项共识”是学术号角,让作为新晋室主任的我倍感亲切。一方面,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普通科研人员,要切实履行“三项共识”,更好担负起大国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努力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作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作为室主任,要带领自己的研究室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真正做到学者有风骨、成果有品位、殿堂有尊严,把研究室打造成为中国学术的文化地基,以一张不同凡响的学术名片彰显新时代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吴屹桉(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