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庆祝中印尼建交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雅加达举行
2025-11-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建峰 朱高磊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网雅加达讯 (记者王建峰 朱高磊)11月26日,中印尼智库论坛(2025):“庆祝中印尼建交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副署长阿玛鲁拉·奥克塔维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王思平代表中国驻印尼大使王鲁彤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翔指出,2025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也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75年前,印尼是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在中印尼双边关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亚太地区国家同新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树立了典范。70年前,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齐聚印尼万隆举行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在亚非合作乃至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与万隆精神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既回应了当今时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诉求,也为各国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高翔强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蓝图。“十五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中国愿同包括印尼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治国理政与现代化建设经验交流互鉴,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本次论坛汇聚两国顶尖智库的专家学者共话合作、共商发展,既是对中印尼建交75周年的热烈庆祝,更是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服务双边关系发展大局的务实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翔就深化中印尼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提出三点建议:传承“海上丝路”千年友谊,筑牢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根基;弘扬“丝路精神”时代价值,推动中印尼务实合作走深走实;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奥克塔维安表示,印尼与中国双边关系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框架和印尼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精神指引下,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已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印尼与中国两国友谊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传承友谊、共享未来”,非常贴切且具有现实意义,为我们深化印尼与中国学术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平台。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为两国社会带来切实、直接的好处。
  王鲁彤表示,中印尼关系扎根于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传统,扎根于两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重要力量,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立场相似,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公平正义的坚定维护者、万隆精神的坚定弘扬者。中印尼在联合国、东盟、金砖等多边舞台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全球使命担当。长期以来,双方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在联合研究、学者互访、政策对话等方面保持密切互动,为两国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建议,为深化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搭建重要平台。期待两国专家学者继续秉持开放、务实、建设性的精神,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工作,为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智力支持。
  中印尼专家学者围绕共促中印尼双边务实合作、展望双边合作的地区及全球示范意义等重要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推动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与共建中国研究中心协议。这标志着两机构正式建立机制性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促进中印尼人文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高端智库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中国研究中心旨在围绕相关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合作项目。中心将成为进一步促进中印尼人文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和渠道,为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