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凝聚开放共识 共筑开放型世界经济
2025-1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记者王春燕 通讯员任骁霖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 通讯员任骁霖)11月5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世界开放报告2025》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阿塞拜疆副总理沙欣·穆斯塔法耶夫、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和机构伙伴关系司司长舒骆玫等国内外嘉宾出席并致辞。

  赵志敏指出,《世界开放报告2025》以世界开放指数为核心工具,客观度量全球开放态势,以科学的理论、恰当的方法、扎实的数据深入剖析跨境数据流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调整、全球南方工业化推进等重要议题,深刻论述全球善治与合意开放、开放合作与经济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客观论证开放合作的不可逆转性,对各国制定开放政策、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具有积极指导意义,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
  赵志敏表示,人类历史告诉我们,隔阂与对立只会滋生误解甚至冲突,多边主义所倡导的对话协商、互利共赢是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的最佳途径。面对新挑战,我们更应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让多边机制重新焕发活力、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平台。要为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引领其朝着正确方向前行,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各国人民。要系统总结和持续分享世界各地开放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可预见、可把握的确定性,共同为世界开放合作注入生生不息的智慧动能。
  《世界开放报告2025》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共同介绍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和特色亮点。
  《世界开放报告2025》由世界开放态势、世界开放热点议题、世界开放成功实践三部分构成,共十二章。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使命,围绕“在合作与安全的平衡中寻求开放新共识”这一主题,首次将世界开放指数时间序列追溯至1990年,提供跨越35年的历史纵深观察,为研判世界开放的长期趋势奠定更坚实的数据基础。系统梳理了共建“一带一路”、举办进博会等开放实践,表明中国不仅通过持续扩大开放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能,更以“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的生动事实为世界树立典范,为世界稳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本年度报告首次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持专章研究,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首次引入跨国公司视角,系统梳理高水平开放实践经验;设置专章深入解析全球治理对国家开放水平的影响机制,探索提升合意开放水平的实践路径。
  据了解,已连续5年发布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日益受到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2021、2023年度报告皆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2022年度报告入围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2022年度智库优秀成果特等奖推荐名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TOP11”及“2022年新书销量TOP10榜单”第2名。
  企业代表围绕跨国企业创新、绿色能源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分享开放实践的真知灼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朱民、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杰出院士马凯硕、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原负责人哈米德·拉希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等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开放之势”与“世界开放之策”展开深度对话。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世界开放报告2025》及世界开放指数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分享了对世界开放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深刻见解,表示期待报告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与会嘉宾认为,在人类历史面临新的重大抉择的当下,各国应该摒弃零和思维,携手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均衡、包容、共享的开放,共同迈向繁荣稳定的未来。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协办,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