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投资于人
2025-11-14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812期 作者:张娟(语言研究所)
分享到:

  张娟(语言研究所)

  “投资于人”是将财政资金与公共资源优先投向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以人力资本提升和消费潜力释放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纳入国家政策体系,明确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投资于人”是对传统“投资于物”模式的优化升级。过去,我国依靠加大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等“物”的投资实现高速增长;但发展阶段转变后,单纯“物”的投入拉动效果减弱,亟须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投资于人”以“人”为核心,通过精准投入实现“硬技能强化”与“软福祉提升”:在人才培育方面,新增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扩容科研实训平台,定向培育关键领域攻坚人才;在产业适配方面,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从“通用”走向“精准”,拓展新兴领域实训,让劳动者技能匹配产业升级;在医疗保障方面,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加密基层医疗站点,减少疾病对个人发展的制约;在民生服务方面,发放生育补贴、优化养老服务,缓解家庭压力,让个体专注提升;在消费激励方面,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激活消费潜力。这些举措本质上是资源围绕“人”配置,让每个人充分释放生产活力、创造更大价值。
  强调“投资于人”并非摒弃“物”的投资。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为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确立了根本遵循;2025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部署中重申这一要求,凸显其国家战略地位。二者结合的关键是,物质投入服务于人的发展,人能力的跃升又反哺物质资本增值。这种“见物更见人”的协同模式,既在保障民生中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又以人力资本提升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