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
2025-01-17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36期 作者:孙海科
分享到:
  ◇孙海科(哲学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哲学是文明的精华和硕果,中国哲学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根植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根植于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创造和赓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深入解读和研究中华文明,意义重大且深远。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滋养,则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新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则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则能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今与昔。
  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缜密的历史思维和宏阔深邃的世界眼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机理和重要元素中,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科学揭示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在、精神命脉所系、价值追求所向,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知识智慧和思维方式,为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风格、强大的前行力量。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着力于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在扎实的学理探究基础上,追本溯源,回归历史现场,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和内在机理。对于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展现“何以中国”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哲学根植于中华文明,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首先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自身特性。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是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整体出发,把历史理解为文明实践的总体性;从历史实践的内在视野出发,将文明理解为一个文化生命体的有机生长进程。基于对变化的绝对性的深刻领悟,中华文明以强调连续性的方式塑造时间性中的主体意识,将时间观化为身份认同、政治整合的资源,将多线历史塑造的差异性归入共同记忆,以此确立当下共在的统一性,以这种统一性建立政治合法性,通过赓续传统来掌握未来的时间,从而达到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的目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表明,所有对中国历史的断裂性解释都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包含着一种深刻的革命观。革命观是对天道自我更化能力的说明,是积极面对变革、主动谋求变革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体现。这种革命观是连续性的动力和根据,也是使得变化能够成就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互为表里,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表明,所有关于中国没有历史的停滞性解释都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是从天下一家的视野出发,从团结凝聚的大一统传统出发,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天下人,在面对共同危机中凝聚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贯穿其中的是天下为公的共同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表明,所有把大一统解释为僵化“专制”的历史认识,都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来自一种关于天地之德的认识,也出自一种从实际出发的哲学认识论。根据这种认识论,差异是不可回避的实际,贯通差异、调适差异,而非取消差异或是将差异绝对化,才是对待差异的正确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了一种克服自我中心的价值观、一种来自天地无私之德的价值观。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伦理观。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表明中华文明是以道德秩序来构造世界的,个人与家国天下之间在道德感通中不断推扩延伸,最终形成一种群己合一的共生秩序。这种天下一家的伦理观,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华文明从来都是以共生和谐的态度来对待矛盾、对待分歧,从来不强人从己,而是在差异中求大同,认为对立面可以在交流沟通中达成和谐。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表明,用所谓“帝国”“征服”等认识模式来看待中国历史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使用中国哲学术语来概括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所内含的精神特质,积极进行具有中国风格的标识性学术话语提炼。同时,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经验、规律、走势来观照当今中国实践问题,把握当代中国实践的关键特征,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为当下中国实践贡献智慧,实现中华文明的“旧邦新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故纸堆,成为“活”的正在进行时的传统。
  中国哲学的诸多原理深刻体现了“五个突出特性”的逻辑结构,内蕴广大精微的文明精神和宝贵资源。立足于中国哲学的深厚基础,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脉络和内在机理,从而为当下中国实践提供学理支撑,是一项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斯文”传承事业。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