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文化出海热的冷思考
2025-09-16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98期 作者:王昊午
分享到:

  ◇王昊午(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近年来,从网络文学、国产游戏到微短剧,一批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广受欢迎,文化出海势头喜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活力。然而,产品的成功远航是否等同于文化影响力的实质性提升?消费层面的热度能否自然转化为文明层面的深度认同?这需要我们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

  当前部分出海产品的成功更多依赖于成熟的全球商业模式与普适娱乐元素,中华文化元素有时仅作为奇观式点缀。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远航”,虽能收获短期效益,却易与中华文化深层的价值理念脱节。真正的文化影响力,源自平等深刻的文明对话,而非单向输出。若满足于产品表层的喧嚣,忽视价值内核的传递与互动,我们可能面临“有出海之名,无影响之实”的文化赤字。

  因此,推动文化出海的提质升级,其战略核心应是从“产品远航”转向“文明对话”。一方面,我们要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思想精髓融入能引发普遍情感共鸣的现代叙事中,打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精品。另一方面,则要精准把握海外受众的文化心理,在共通的人类价值上构建对话桥梁。

  持久而深刻的文化魅力,是在互鉴与尊重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理解与共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实质性跨越。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