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
抗日战争是一场影响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抗日战争是“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深刻领悟“为民族复兴而战”,需要运用大历史观,将抗日战争放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放置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互动中,从更长时段、更宽领域来体会认识。
第一,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曾在世界古代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印记。进入近代后,腐朽的清王朝遭遇了殖民扩张欲望强烈的西方帝国主义,陷入了屡遭欺凌的境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毛泽东评价说,“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只有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才扭转了这一局面。
为夺取这一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牺牲。202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严正指出: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决认定,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战争罪行规模之大在战争史上前所未有”“残酷与恐怖程度难以想象”“针对平民的屠戮虐待残忍至极”。在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前,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之下。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奋起反抗,经过14年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第二,从国际地位变化来看,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近代以来已经丢失的世界大国地位。
从全球历史发展来看,虽然帝国主义全球扩张前世界各国的联系并没有现当代紧密,但中国以其繁盛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成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了全球性影响,在全球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后,由于清政府不能及时转型跟上现代化潮流,屡屡被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下降。例如,中国虽为一战的战胜国,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日本取代德国攫取了在中国山东的特殊权益。消息传到国内后,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这是近代中国弱国无外交的生动缩影。这一局面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才得到明显转变。1945年4月,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至此,中国重新确立了大国地位。
中国大国地位的重新确立,是由于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74%以上,最高年份达到了90%。日军在海外作战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可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军国主义的狂妄计划来看,侵占东北、侵占中国是其妄图称霸世界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卫国战争胜利;牵制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盟军争取了更多的备战时间。此外,中国还派出远征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盟军。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第三,从领导力量消长来看,在抗日战争中党和人民的力量得到空前增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打下重要基础。
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领导力量能不能有效组织动员民众,对一项伟大事业能否成功来说至关重要。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呈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乱象。而深刻改变这一局面的是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我们的国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成功组织和动员起根据地民众的战争伟力,使日军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只要抗日军队和人民军队精诚团结如一家人,“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全力抗日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初,改编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加在一起只有5.6万余人。在抗日战争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越抗越大”。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同时,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充分证明了人心所向。领导力量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从未来中国发展来看,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抗战爆发后,党中央把如何取得抗战胜利与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综合起来考量。随着抗战胜利的前景越来越明确、党和人民力量的不断增长,党内外对共产党关于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张越来越关注。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等问题亟待回答。对如何认识处理经济落后条件下的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党经历了曲折的探索。一方面,党内出现过“二次革命论”,即认为先由资产阶级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待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党的七大时毛泽东批评党内有的同志“对消灭资本主义急得很”,“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在抗战期间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向党内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他指出,当前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两个革命阶段必然是衔接的,不同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系统阐释,是党的历史、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这一理论不但动员鼓舞了党内同志,也使党外人士站到了共产党的一边。胡绳评价说: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了难以估量的重大指导作用”。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一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有力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国际上重新确立了大国地位,扭转了近代以来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的颓势。在这个过程中,党和人民的力量得到空前增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提供了理论武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复兴之战,其伟大胜利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走向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