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
2020-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心铭
分享到: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深入研究这三大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这表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由多门学科构成的具有系统性、专业性的学科体系。 

  科学是对物质世界的现象、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反映。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是一个学科体系,之所以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归根到底是由其所反映的客观对象固有的性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入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并从这一视角阐明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为我们理解科学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从唯物辩证法出发,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即运动、事物、过程和思想。事物的矛盾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并可以相互转化。具有特殊性的各个事物由其所包含的多层次普遍性相互连接在一起。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由多层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事物构成的体系,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世界,把物质世界的不同运动形式或不同部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作为研究对象,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人类迄今所具有的科学体系。在它们之上,就是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各个学科以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矛盾的特殊性而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成为具有独立性的学科,同时又因其对象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而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包括多个学科的更高层级的学科或学科群。从纵向看,有不同类别的学科;从横向看,一个学科又由多个子学科构成,逐级形成具有多层次的学科体系。例如,历史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又是由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提出,“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学科各自又是由多个下一级学科所构成的学科体系。这样,多门学科纵向和横向相互连接,构成了人类科学体系。 

  我们所要构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由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构成的体系。这一学科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为起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基础,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从构建三大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角度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整体的层面着手,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共同构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成体系的学科理论构成学术体系,成体系的概念构成话语体系。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就是要构建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相统一的学科。 

  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用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实践、改变世界。客观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人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现象,同时运用思维着的头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从现象深入本质,从感性具体到抽象思维,进而在思维过程中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再现客观对象的具体整体。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应该达到的要求。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概念的产生是认识发生飞跃、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标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后,“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感性认识以感觉、知觉、表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人们思考问题,“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功夫”。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以语词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表达思想的内容。一个学科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把语言和思想连接起来,陈述本学科基本的理论内容,构成了表达本学科学术体系的话语体系。 

  因此,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不可分割的。学术体系是揭示本学科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话语体系是理论和知识的语词表达,是学术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载体。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只有通过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作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表达出来,为人们所知晓和理解。一个学科的话语体系只有准确、充分地表达了本学科的学术体系才是成熟的话语体系。一个学科只有以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概念、范畴、命题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构成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体,才能称其为一个成熟的、健全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系统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论从整体上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组成部分来说,都是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都是以成体系的概念表达了成体系的理论。例如,作为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这样的科学体系。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概述了自己创立并运用以指导自己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列宁看来,这是对“推广运用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的表述”。马克思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概括,是用他创立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来表述的,其中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革命、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等。正是这一系列基本范畴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呈现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相统一的学科体系。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论述《资本论》的术语时说:“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新见解需要创造出新术语来表达。一门科学要实现学术理论的革命,必然有术语的革命相伴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构建,既是构建学术体系,也是构建话语体系,同时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工作。 

   

  既然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统一不可分,那么为什么要把构建学术体系和构建话语体系各自当作一项任务?这是因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构成一个学科的两个方面,其统一是包含着内在差别的对立面的统一。这种差别性使学术体系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成为学科体系建设中既不可分割又各自相对独立、不能相互替代的两方面的工作,使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包括了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的任务。 

  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区别和矛盾有多方面表现。就一个学科体系自身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关系来说,二者的形成、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就有用黑格尔、费尔巴哈式的话语表达新思想的情形,因为存在新思想已经形成但表达新思想的话语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后才能逐步确定下来、逐步精确化的情形。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表达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实际上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初步形成,但当时的著作中还没有用如此成熟的话语体系作出清晰、简明的系统性表达。在一个学科体系中,还会出现同一概念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语词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同一术语在思想、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生含义上的变化等情形。这就使得一个学科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构建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 

  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体系、不同学派之间,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关系呈现出复杂情形。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由于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在同一学科领域会形成不同乃至对立的观点,既表现在学术体系中,也表现在话语体系中,二者交织并存。一些看上去相同的术语,在不同体系和学派中可能含义既有关联又有重大差别。恩格斯曾以“利润”和“地租”这两个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都使用的术语为例,深入阐述了《资本论》中某些术语的应用同这些术语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含义是不同的。他分析指出:“把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只看做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暂时阶段的理论所使用的术语,和把这种生产形式看做是永恒的、最终的阶段的那些作者所惯用的术语,必然是不同的。”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看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所应用的术语即使用同样的语词来表达,其含义也必然是不同的。又如,“经验”是一个在不同哲学学派中被广泛使用却歧义纷呈的术语。列宁曾经阐述了“经验”在不同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含义,他指出:“在‘经验’这个字眼下,毫无疑问,既可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也可隐藏唯心主义路线。” 

  哲学社会科学中不同思想理论体系之间的对立,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既表现为思想、理论内容上的矛盾,也表现为话语体系的对立和话语权的争夺。如果把取自不同体系的术语混同在一起使用,容易造成思想上理论上的含糊不清甚至混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这一“根本标志”,既体现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体系中,也体现在话语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增强理论自信,包括增强话语体系的自信;防止和抵御错误思潮的影响,包括澄清话语上的混乱,警惕话语渗透和话语陷阱,反对话语霸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尤其是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开展研究和讨论。 

  可见,由于话语体系对于学术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学术体系建设不能代替话语体系建设,所以在构建学术体系的同时把构建话语体系作为一项任务单独提出来是完全必要的。构建学术体系和构建话语体系紧密关联,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应同时发力,一起向前推进。 

   (作者:田心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 

责任编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