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探讨武汉抗战时期的国际宣传
2025-07-22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84期 作者:冯淼 张钧皓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7月17日,“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史讲坛”第24讲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名家讲座”第4讲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麦金农(Stephen R. Mackinnon),应邀作题为《保卫马德里:武汉抗战期间的内外宣传与历史经验》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主持。
  本次讲座以“保卫马德里”口号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武汉抗战时期的多元应用为主题展开。麦金农首先考证了西班牙内战与中国的历史联系:约百名中国志愿者曾参与西班牙内战,如留美工程师张纪在参战后回到中国投身抗日。1938年前后,众多曾亲历西班牙内战的战地医生、记者等人士来华,在创作中国抗日战争题材作品的同时,传播了马德里保卫战的历史记忆,构建起“武汉—马德里”的象征关联。
  麦金农考察了“保卫马德里”作为军事战略口号的形成过程及其政治意涵,探讨了武汉抗战时期国际宣传工作的突出成效及其历史成因。1938年上半年的国际形势为中国的抗战宣传提供了特殊契机。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且多为负面新闻,马德里保卫战节节败退,慕尼黑协定绥靖希特勒;另一方面,中国战场的武汉保卫战却展现出顽强抵抗的正面形象。特别是台儿庄大捷的战报,有力驳斥了日本鼓吹的“中国速亡论”,成为当时国际舆论中罕见的积极消息。同时,大量真实生动的战地报道,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抗战同情持续增加。这些国际报道将武汉保卫战与马德里保卫战相呼应,成功将中国抗战纳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叙事,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讲座结束后,麦金农与夏春涛及与会学者就“东方主战场”的国际认知、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和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联合主办。
  (冯淼  张钧皓)

责任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