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北京高质量发展(2024)》发布
2024-12-20 来源:社科院专刊 总第728期 作者:高莹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高莹)12月13日,《北京高质量发展(2024)》蓝皮书发布会暨“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作特邀报告。
  高培勇指出,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回顾2024年经济工作、深化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经营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和主力军。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关切、最关键的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需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基点。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应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标准,积极主动打造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好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纪委书记刘德顺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文魁作特邀报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品荣介绍了《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的主要内容。
  据介绍,蓝皮书课题组从新劳动者、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工具三方面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从2011年的0.110上升至2022年的0.276,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平均增长率达8.76%。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这些地区科技创新水平较高,科技人才资源雄厚,数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依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2022年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为0.702,大幅领先其他省市,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蓝皮书在梳理北京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以及政策成效和问题的同时,还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理模型对北京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13—2022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持续提升,由0.656上升为0.914,增长幅度为39.33%,年均增长速度为3.75%,发展指数全国领先。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郑欣主持会议。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