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6日,第二届财政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济南举行。山东大学原校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樊丽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财贸经济》主编何德旭,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董春杰等出席论坛。
财政学研究
要聚焦重大改革现实问题
樊丽明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应注意结合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历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全局性目标,认识和把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义。通稿回顾中国预算制度改革历程,樊丽明提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预算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未来,预算制度改革需要把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目标导向和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问题导向,在深化细化已有重点改革举措的基础上,以增强财政治理能力为重点继续深化改革。
何德旭表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财政学科体系,青年学者大有可为、不可或缺。要努力培养,让青年人才尽快成为财政学研究的主力。
董春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的生动实践。希望财政学青年学者论坛能够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助力青年学者成为财政学科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把握人工智能和人口结构新动态
与会学者围绕预算治理与政府行为、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政府债务、企业与税收、地方财政、财政政策与宏观效应、公共服务与收入分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伟同基于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政策产生的双重限额标准,探究了税收政策复杂性对企业认知决策的影响。他认为,税收政策应当关注企业的政策认知偏差,简化税制设计并提高税收政策凸显性,提高政策传导的准确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刘冲分析了“大模型+人工智能”赋能财税领域数据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围绕高质量语料库构建、AI“慢思考+思维链”模式以及有效性检验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展示了“大模型+人工智能”在财税领域的应用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副主任刘柏惠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提出应当综合征管难度和实施效果等多因素确定后移品目的范围和顺序,并结合收入和调节功能需求结构性调整税率,提出以各省零售额为基础核定基数以及建立地区间收入调剂机制等解决路径。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石绍宾认为,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是我国人口发展新态势的重要特征之一,将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产生重要影响。他阐述了我国人口流动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特征事实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地方债务杠杆高低与人口规模增减存在空间错配问题,并从投入产出效率的不均衡和债务限额规模错配的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
论坛主办方共收到论文投稿近200篇,最终40篇论文入选论坛。经投票评选,《中国微观增值税税负的度量:基于报表数据的估算误差及改进思路》《因地制宜的财政分权与统筹:新事实与新解释》《减税激励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延链”“稳链”视角》《融资期限错配与地方债务风险:基于到期债务压力的视角》《现代财政金融协同与融资平台主体信用——基于金融势能和Wasserstein Distance测度》五篇论文获第二届财政学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山东大学共同主办,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财政学优势学科和《财贸经济》编辑部联合承办。
(财经战略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