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培养绝学后备人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4-07-26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98期
分享到:

  本报讯 近日,全国民族古文字“冷门绝学”后备人才培训班在宁夏银川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以“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为题作开班第一讲。他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需要学术界从中华民族诞育、形成和发展史中寻求理论答案。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必须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及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坚持并逐步提升理论界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聂鸿音等就西夏文专题进行了系统讲解。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铁山从字母表开始,介绍了回鹘文、粟特文、突厥文及其存世文献、国内外研究情况等,为学员普及了相关知识。新疆大学教授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带领学员逐字逐句选读了回鹘文《金光明经》的部分章节,同时对文献中涉及的汉语借词、梵语借词以及时态、格位等语法现象进行了详细解释。兰州大学教授白玉冬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在蒙古国考察的最新发现,随后带领学员认读了古代突厥鲁尼文字母表,并选取《暾欲谷碑》进行了识读和翻译。内蒙古大学教授吴英喆分别介绍了两种契丹文字文献的收藏与解读研究情况,并选取《北大王墓志》《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等进行了解读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就女真文的创制、性质、存世碑铭文献、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米热古丽·黑力力就察合台文的使用、文学文献、国内外翻译和研究情况等作了讲解。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杨蕤讲解了“三交史”的学科及学理背景,提出“三交”中交往、交流、交融三者呈现出从初级到高级的依次递进关系,并从人口移民、经济往来、战争冲突、通婚和亲、思想科技、方言地名等方面介绍了“三交史”的研究资料,为学员示范了如何运用民族古文字文献进行民族学研究。

  此外,为提高授课效果,培训班还组织了西夏王陵现场教学和专场答疑活动。学员们参观了博物馆陈列展,并详细考察了3、5、6号陵。带队教师为学员们详细讲解西夏陵的基本情况,帮助学员们对西夏语言文字的使用者党项民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结业式上,学员代表牛津大学王实、武汉大学蔡萌、河北师范大学李昊岩三位同学发表了学习心得。他们一致表示,通过集中学习,感受到了民族古文字非同寻常的魅力,拓宽了学术视野,更激发了自身对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浓厚兴趣与责任感。今后,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沿着正确方向,继续深化对民族古文字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班共有600余名学生报名。经过仔细筛选,培训班最终录取了百余名学员,他们来自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知名高校,涵盖了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学等相关专业。

  2023年5月,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签订合作协议,目的在于促进民族古籍领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民族古籍的基础理论建设、民族古籍工作规律总结,促进适应新时代民族古籍工作发展需要的理论著作的编纂,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古籍理论话语体系构建。此次培训班是落实该项合作协议的具体举措。

  培训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及北方民族大学联合主办,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承办。

  (孙伯君 麻晓芳 孙森)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