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六观”
2024-03-15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81期 作者:哲学研究所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3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六观’研究”在京举行开题会。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一重大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历史经验和实践智慧,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

  开题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哲学所”)所长张志强致辞表示,立足中国大地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对于认识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哲学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光荣的学术传统,历来以全力支撑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作为职责使命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六观’研究”项目组依托哲学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科研团队力量,在研究阐释方面具有理论优势和学术优势。相信项目组一定能够不负嘱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项目首席专家、哲学所研究员冯颜利对项目整体情况作系统介绍。他表示,该项目将秉持总体视角,坚持系统思维,以哲学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作为研究主线,从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总体论、关系论、形成论、问题论、实践论5个维度展开深度论述,全面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内在关系、形成基础、重大问题、实践运用等。

  随后,各子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的主要内容、内在逻辑和研究框架等。专家评议组认真听取开题汇报,高度肯定项目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充分认可项目组的问题意识、研究方向和内容设计,并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宝贵的建议。

  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表示,该项目不仅从哲学角度深入并拓展了此前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还有助于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和难点。一要阐释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要重点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总体论,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因为其决定了其他子项目的研究深度,意义重大。三要在世界和中国的大历史逻辑中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形成过程。四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如何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陈曙光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思路较为成熟,建议进一步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六观”背后的哲学贡献和哲学原理。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注意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层次性问题,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六观”是否处于同一层次,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第二,要界定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具体视角与各自内涵。第三,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共通之处与普遍意义,思考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研究中将一般哲学原理研究与实践研究勾连起来。他还表示,期望项目组通过这一研究提出标识性概念,对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进行体系化建构。

  哲学所副所长单继刚认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该项目应当紧扣“独特性”开展研究,进一步结合思想渊源、时代背景、制度条件、现实问题等,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独特内涵与外延,形成原理性层面的学术成果,更加充分体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所副所长刘志明认为,从论证报告、研究框架、问题导向、研究逻辑来看,该项目前期准备已较为充分。要继续聚焦、细化子项目研究,避免研究过于宽泛;进一步进行学理、道理、哲理化阐释,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聚焦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价值;要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意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表示,该项目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中,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关系研究是项目的重点与难点,建议在子项目中进一步展开。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研究尤为重要,建议项目组对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作更加深入的研究。从历史主题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研究要紧紧扣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展开,不仅和西方现代化比较,还要与拉美现代化等比较。此外,还应厘清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以及项目组全体成员50余人参加开题会。

  (哲学研究所/供稿)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