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努力贡献哲学智慧
2023-11-24 来源:社科院专刊第667期 作者:查建国 陈炼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查建国 陈炼)11月18—19日,“第三届中国哲学论坛·2023”在沪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哲学领域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贡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原党组书记王伟光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王伟光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新时代哲学工作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了新的任务目标。如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努力贡献哲学智慧?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新时代哲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意蕴;第二,必须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和原创性贡献;第三,新时代哲学工作者必须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王伟光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使命新任务的蓝图已经绘就,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哲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取得实效。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史。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表示,孔孟的儒家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等,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相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只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的哲学一定可以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创造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现代文明,是在古老文明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来的中华文明现代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副院长沈铭辉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

  作为协办方的12个哲学一级学会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开设了“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中国人学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与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华美学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中国逻辑学会”六个分论坛,参加各自学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从哲学各学科各领域出发,提出新思路、贡献新观念、创造新视野,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发挥哲学引领文化建设的作用,用哲学的智慧来牢固树立现代文明的主体性自觉,用哲学的智慧来更好地实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用哲学的智慧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当代现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