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班晓悦 通讯员王海洋)4月8日,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研究”项目开题论证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
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郭子林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国强致辞,对项目的重大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二要进一步凝练研究目标、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的优势,产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三要通过有组织科研,在重大集体攻关中培养一批高水平学术人才。
项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赵庆云介绍了项目情况。他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从理论、文明、历史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破解西方话语霸权,让世界读懂中国道路的文明密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东方智慧。
会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内参编辑处处长葛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对项目提出意见建议。他们一致认为,该项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有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现代化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建议课题组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重大判断,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理论精华,进一步充实完善研究框架,提高课题研究的思想穿透力、理论解释力,力求表述精准、判断得当,早日推出政治立场好、理论水平高的高质量成果。
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朱昌荣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表示,与会专家的意见鞭辟入里、中肯务实,对项目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项目组将认真领会、充分吸收宝贵意见,聚焦党和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一步提升理论思维、拓宽历史视野,抓紧完善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深化与兄弟单位的合作,扎实推进各项研究工作,努力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有机结合,出成果与出人才、带队伍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更加丰厚的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