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2日,202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举行。
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上京考古工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田野考古发掘经验,是中国历史时期城市考古工地的范例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董新林回顾了国家文物局指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的情况,讲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努力方向,并在政治纪律、业务能力等方面对学员们提出期望。他表示,期望学员们心怀敬畏、端正态度,在此次培训中学习好、运用好城市考古的发掘理念和技术方法,切实提升考古工作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为中国城市考古的发掘和研究作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志勇肯定了辽上京遗址考古工作的突出贡献,并希望学员们珍惜好、利用好此次学习机会,从基础入手,踏实学习,争取在城市考古的方法和理念上实现全面提升,成为未来领军人才。
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赤峰博物院院长陶建英回顾了赤峰地区文物系统工作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数代学者们的合作成果及结下的真挚友谊,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阐述了研修班多年来对赤峰考古文博事业的重要促进作用。
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旗长赛音巴雅尔介绍了本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及近年文化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研修班班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盈主持开班仪式并对研修班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此次研修班将持续至9月底,以田野发掘为主,辅以专家授课、研讨交流的模式开展教学,力求培养一批兼具发掘与研究能力、多学科管理能力、大遗址保护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城市考古专业人才。
研修班的两位学员代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郭东珺和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汝钰回顾了城市考古发展历程及辽上京考古队的标杆意义,结合自身经历及对城市考古的认识与思考阐述了考古人在历史文化保护中的责任。
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的10名学员参加培训。此外,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共同参加田野发掘实习,研修班学员将全程参与本年度辽上京遗址的田野工作,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城市考古工作的业务水平。
本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赤峰博物院、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协办。
(汪盈 岳天懿 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