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什么是社科人的忠诚
2025-04-11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56期 作者:李震(哲学研究所)
分享到:
  为期五天的新入院人员培训班使我深受教育,对于“青年学者赶上了好时候”这句话有了具象的体会。作为一名光荣的社科工作者,我想围绕“忠诚”这个话题,结合个人工作,汇报我对于怎样做“忠诚、敬业、奉献的社科新人”的一点认识。
  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社科人的忠诚?在开班动员的辅导报告中,我们明白,忠诚就是真心诚意、尽心尽意,没有二心。由此出发,我把社科新人的忠诚理解为三个“一”。
  忠诚是诚心诚意,坚守“三项共识”,做到思想上的表里如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以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政治机关,我们入院第一件事就是要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和党员第一身份意识,自觉学习、坚决遵守院党组关于“‘三项共识’固根本、‘三项承诺’正作风、‘三项举措’守底线”的政治要求。古语有言:“无妄之谓诚。”只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做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才是一名社科新人应有的纪律追求。
  忠诚是尽心尽力,当好理论铁军,做到研究上的小大合一。古语有言:“尽己之谓忠。”所谓忠诚,不仅是不该做的不能做,还意味着应该做的必须做,而且要冲锋在前、做到最好。在院党组部署下,哲学研究所成立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撰写了一系列理论阐释论文、讲义、报告、著作。我来所后,也有幸参与其中,倍感光荣。在我看来,做好“第二个结合”的系统化学理化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党中央、院党组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是社科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必须不打折扣地做足做好。同时,这一研究也反哺了我自己的科研工作,提醒我在微观研究外,更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哲学,发掘中国思想之所以推陈出新、可大可久的原理和特质。我深信,“国之大者”就是“学之大者”,只有把个人研究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就大写的学术人生。
  忠诚是同心同德,同奋进共切磋,做到团队上的合力归一。有组织科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别于其他科研机构的重要特色。我从高校来到社科院,对这一点感受特别深刻。在哲学研究所,我能找到研究各个领域、各个问题的同行专家,彼此切磋琢磨,感觉进步不小。从院到所的各级职能部门也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我们能够专心科研,没有后顾之忧。心齐则力聚,水涨则船高,集体的一小步,就是个人的一大步。反过来,在协同作战中,每个人的进步所形成的合力,也助推团队的航船更好迎风向前。
  忠诚见品格,敬业厚学养,奉献展胸怀。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作为社科新人,我们要做到以政治促科研、用科研讲政治,让忠诚品格转化为推动高质量科研的不竭动力,让高质量成果成为践行忠诚的最好见证。时代赋予我们以重任,我们一定要牢记“三项共识”,铸牢忠诚品格,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伟大征程上,用努力和汗水书写属于社科新青年的奋斗华章。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