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文科实验室激发社科大科研育人新活力
2025-01-14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35期 作者:孙美娟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孙美娟
  加强数智化与哲学社会科学相融合交叉研究,并以此为高等教育赋能,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科实验室是数字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释放科研活力,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社科大”)开始实施“新文科”建设和文科实验室的培育计划,大力推进数智化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度融合创新,改革科研组织模式。5年来,社科大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13个科教融合学院共建立了18个本学科专业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科研、教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体现了社科大“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和实行“研究型教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有助于社科大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激发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传统理工医农等学科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叉融合,从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不断前进。
  发展“大文科”矩阵
  作为研究型文科大学,社科大高度重视文科实验室建设。2023年底,社科大将18个科研、教学实验室中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计算法学、智能媒体等方向的6个科研教学实验室进行整合,以“数字化决策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为实验室名称获得了中国社科院重点实验室综合资助项目立项,同时还以2个实验室为基础获得2项中国社科院孵化实验室资助项目。目前,社科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工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各子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舆情分析、社会治理、经济决策、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初步呈现出“大文科”概念下矩阵式发展的特点。
  社科大校长张政文表示,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使命。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建构和创新发展。而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正是为了响应这一时代需求。
  初步建成精神文明建设数据库、已经发布《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4)》、正与相关单位探讨“互联网行业未成年人保护合规评测技术系统”合作意向……社科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正在践行“有组织科研”并不断取得进步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社科大科研处处长王炜表示,社科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社科院的支持。在“举全院之力办好社科大”的指示精神下,2023年,社科院支持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设备整体划转至社科大;2024年,给予社科大院级重点文科实验室综合资助项目一档,同期还立项2项孵化实验室项目、2项数据库项目;社科院科研局领导和相关同志多次听取社科大实验室建设情况汇报,并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工作。
  在社科院大力支持下,社科大哲学社会实验室建设进展迅速,仅2023—2024年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研究项目5项,完成和正在建设11项数据库,多项要报获得上级领导批示,推出系列研究报告、行业蓝皮书等3项以及一批 “新文科”、交叉学科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024年下半年社科院为全力支持社科大发展,将“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重点实验室”整体划转至社科大,推动社科大的文科试验室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从社科大实验室建设在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展现出来的“亮点”可以看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激发了高等教育改革活力,带动了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整合,打通了人才培养壁垒。社科大党委书记崔唯航表示,近几年来,社科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在推动优势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和促进科教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载体的作用。这不仅是高校发挥智库功能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还是研究型文科高校“科研育人”的重要路径。
  提升科研服务国家治理能力
  目前,社科大的18个文科实验室,分为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两类,其中科研类11个、教学类7个。这些文科实验室分别依托社科大应用经济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学院和1个计算机教研部。这些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相互交叉合作,中间形成了以社科大科研综合实验室之下设立的6个子实验室(社科院级数字化决策与国家治理实验室)、2个社科院级孵化实验室、2个社科院级数据库项目以及1个社科大校级培育实验室。
  来到子实验室之一的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图形工作站上编写代码,并设置运行参数进行调试运行,随后在地图上显示出多个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
  “这是实验室开发的政策模拟工具,包括多智能体仿真ABS(agent-based simulation,基于智能体的仿真)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拟系统等。以ABS为例,这是一种可以逼近模拟真实世界的方法,通过在系统内构造大量个体、企业、区域等各种类型的微观个体,并设置好它们之间的交互机制,便可以考察系统整体的运行结果,从而实现基于个体微观交互的‘宏观涌现’。”该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应用经济学院岗位教师丛晓男详细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我们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
  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的核心工作是开展政策模拟研究,即以城市和空间为载体,以计算经济学、计算地理学等为手段,面向各类经济社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政策模拟研究,是从事城市与区域科学、空间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让城市和区域发展更绿色、更健康、更智慧、更韧性。”丛晓男说。
  目前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已经建立中国健康城市评价数据库,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健康度开展定量评价,并通过《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这一重要皮书提出优化对策。与此同时,实验室还对碳中和背景下新的环境生态资源效应开展持续研究。
  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子实验室之二“精神文明建设指数与数字化决策实验室”聚焦党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密切关注和超前研究计算社会科学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研发精神文明建设指数等,力争打造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智库平台。
  2024年3月,精神文明建设指数与数字化决策实验室建立了国内首家新时代精神文明研究院,这为当前精神文明研究与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该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教授表示,我们通过虚拟仿真、大数据技术、生成式大模型等手段,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观测,生成精神文明建设动态指数,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供战略谋划、前瞻研判、资政启智的高水平、专业化智库建议,切实增强实验室的社会服务能力。
  “2025年,我们将出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报告》蓝皮书,创刊《精神文明研究》学术期刊,组织编写《新时代精神文明自主知识体系文库》,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指数和数据库’。”谈及实验室未来的规划,王维国如是说。
  数智化治理是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为了以数智化手段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子实验室之三的“数智化与基层治理实验室”建立了中国第一家“12345”接诉即办虚拟仿真实验。据了解,该实验室通过构建基层治理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促进数智化在基层治理领域的应用创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助力基层治理,造福社会民生,形成良性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该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皇娟表示,实验室结合北京市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接诉即办改革经验,建设了“基层精细化治理背景下‘接诉即办’典型诉求处理虚拟仿真实验”。这个接诉即办实验仿真项目目前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同时该实验项目还可以作为智能的教学辅助系统,延续传统实验室的教学基础功能,对接课堂教学,为公共管理类的课程提供设备、场地和模拟政务情境。
  “‘接诉即办’虚拟仿真实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扇洞察城市治理的窗户,让我们得以了解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群众的点滴诉求,尤其是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和以基层为中心的北京超大城市接诉即办改革实践,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接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社科大政府管理学院学生李文瑞说。
  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对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都有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子实验室之四“计算法学实验室”聚焦未成年人这一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来到计算法学实验室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实时维护着全国首个“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评估技术系统”以及“未成年人网络直播内容监测系统”的运行。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基础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对于网络上高度动态且复杂的内容呈现,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监测和评估技术手段,导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实际情况较难进行科学评估。该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副教授表示,计算法学实验室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评估技术系统”“未成年人网络直播内容监测系统”建好后,依托百度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前沿技术能力,可以支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不良内容分级分类规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落地。与此同时,通过与监管机关、司法机构合作开展技术评估,为常态化监管、公益诉讼办案、法院司法审判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撑,也可以为监管部门、司法机关、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第三方合规评估服务,并与学生实践和人才培养结合,构建新型育才平台。
  随着社交媒体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传播科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传播等手段,为国家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子实验室之五“计算传播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建有全媒体新闻报道教研区、4K高清实景与虚拟演播室教研区、智能媒体技术应用教研区、专业音频制作教研区四大功能区。实验室还配有国内领先的4K专业摄像机、虚拟演播室系统、融媒体指挥大屏等。“为全面满足融媒体内容生产和计算传播教研需求,实验室中虚拟演播室系统的画面可以与电视台实现联网直播,而融媒云平台也可抓取全网数据、实时观测国内热点。”该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漆亚林介绍,目前实验室正在打造AI智能媒体中台和沉浸式媒介实验环境,力求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大数据舆情计算推演、媒介效果测量等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子实验室一至五的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子实验室六“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的支持。该实验室由社科院唯一一支专业计算机团队组建,专门为全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提供硬件保障与技术支持,并深度参与各子实验室建设。
  据悉,实验室团队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款大学统一的“计算平台”,将为文科实验室提供包括数据计算、分析、展示,以及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分析工具支持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该平台还向全体师生开放,配备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和私有云存储空间。
  “为跨学科研究的合作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平台,解决了过去数据存储分散、不易管理的问题。”该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蒋欣兰说。
  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运行模式
  社科大2个社科院级孵化实验室分别为“数字文明与智慧决策实验室”和“大数据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估实验室”。这两个社科院实验室孵化项目的研究重点在于“基于混合智能的国家决策服务基础设施研究”和“数字经济驱动机制研究”。
  “数字文明与智慧决策实验室”的“基于混合智能的国家决策服务基础设施研究” 是以智能社会科学范式为基础,构建大模型人工智能体与社科小模型专家智能体融合的“混合智能”决策工程方法,为可信可靠的新型智库决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路径提供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方式。该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副校长张树辉表示,“基于混合智能的国家决策服务基础设施研究”目前进展比较顺利,我们自主研发并完成了“箴研”社会科学专项大模型系统,首创了“战略决策服务领域的多智能体技术框架(箴言DMA)”。即通过不同类别的多智能体集群模拟智库“决策任务规划—数据采集处理—模型计算整合—对策设计推演”的核心流程,用大模型调用小模型,来实现具备“可解释性”的多学科模型整合、多模态的数据知识发现,以及近10万字“量化×质性”混合研究超长研报撰写。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际战略形势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产业安全形势研判、社会形势模拟预测四大战略决策方向,且部分预测技术指标取得国际业界领先优势。对于国际战略形势预测方面,张树辉表示,国际战略形势预测,包括国家行为体战略行为预测、涉华政策法案预测、精英群体行为预测等,其中法案预测历史准确率达95%以上。此外,“数字文明与智慧决策实验室”还完成战略数据库、人工智能分析系统10余项,包含区域国别计算模拟平台、全球精英分析库等。
  “大数据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估实验室”负责人、社科大经济学院教授张涛介绍,实验室重点产品称为“数字经济决策大脑”,这款智能化大数据决策产品,依托后台强大的数据库、模型库和专家资源优势,可根据实施标签和模型标签全方位诊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精准识别区域发展的禀赋优势、动力潜能和制约因素,并以科学布局产业梯度发展规划为核心,融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科学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区域发展模式和路径。
  2个社科院级数据库项目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居民生活品质监测数据库和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数据库。
  中国式现代化居民生活品质监测数据库负责人、社科大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孙兆阳表示,目前该数据库已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践和理论进行充分梳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构建现代化视域下的居民生活质量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汇总分析各类统计数据。数据库建成后,我们能清晰直观地观察各地居民生活质量建设进度,发现优势和短板,了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数据库”围绕“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各类企业的实地调研,获得反映中国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发展情况的微观数据,系统监测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的变化,以期为学界提供基础性的微观数据资源,从而推动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政策研究和科研育人。
  该数据库负责人、社科大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何理说:“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数字化与供应链’为特色的企业微观调查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实地调研来收集数据。数据库建成后,一方面将为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将有利于企业提升运用数字化推动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效果,也有利于政府优化支持数字化与企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何理还向记者透露,该数据库建成后,会向制造业行业与企业分享“数字化与供应链”的前沿动态,并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也会为相关政府部门展示制造业行业与企业的“数字化与供应链”的最新进展,并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社科大校级培育实验室正在建设“明清方志旌义人物传记资料数据库”“数字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大数据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等9个校级数据库项目。其中,“明清方志旌义人物传记资料数据库”以4000余部明清方志的原图档与OCR扫描文本为基础,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以期构建一个以地方志专题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数据库。
  该项目负责人、社科大历史学院副教授向静说:“一方面,这个数据库服务于明代地方社会的具体研究,我们可以采用空间地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来探索特定人物群体的结构性、历时性变化,揭示长时段、广地域的人物群体背后隐藏的地方治理变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意识到历史学数据生产的特殊性,探索如何将数字工具、人工智能的技术与之结合,提出建立‘有意义的历史数据’的目标。”
  形成“科研育人”重要阵地
  社科大在大力推动科研类文科实验室发挥科研育人功能的同时,也下大力气强化教学类实验室的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功能。目前,社会工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7个校级教学实验室均已开展相关课程。王炜表示,教学实验室的日常应用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赋予学生们更具真实性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体验。与此同时,无论科研类实验室还是教学类实验室,都为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提供了空间和载体,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效果及教学质量。
  参加2024年社会工作实验室课程的社科大社会与民族学院学生马灵均说:“在社会工作实验室上课,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模拟实践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让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例如,通过VR技术,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处理个案等社会工作的各种场景,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社会工作的内涵和要求。”
  不难看出,高校的文科实验室是将新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型终端,是研究型和应用型文科人才培育的摇篮,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保障。
  崔唯航表示,随着社科大实验室各项科研项目的展开,我们吸收了一批本、硕、博学生作为实验室研究助手参与到项目中,为文科学生参与科研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有力地带动了学校“科研育人”事业的发展。近2年,我校近300名本硕博学生参与到教师和实验室相关的研究项目中,通过实践掌握了电子化调研问卷设计、网络爬取数据、开发数据库、建设数据模型等技能,为成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奠定了基础。
  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发展承载着新时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需要,通过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研究范式变革,不仅满足理论与应用密切结合的要求和新时代创新型文科研究人才培养需求,还在新型文科研究团队和师资团队建设上构建了新体制与新机制。
  社科大青年教师张瑜表示,社科大自2019年启动文科实验室培育项目以来,实验室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科交叉与融合,增强了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的科研产出、拓宽国际视野,促进了教师职业发展。例如,“精神文明建设指数与数字化决策实验室”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紧密合作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可视化展示等,可以推动两个专业的教师进一步聚焦文理交叉融通,用人文社会科学回应新技术出现的新问题,用新技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对于当前社科大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情况,张政文表示,目前各子实验室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已经初步形成前沿理论探讨、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的良好运行模式,并且正在努力实现实验软件共享和数据资源。但是,在成果转化深度化、系统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下功夫。
  因此,张政文建议,下一步,社科大实验室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协调研究、扎实推动实验室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成优质的教学资源。目前,大学实验室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存在不同的管理系统,如果能形成合力,将在“科教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大学实验室成为研究型文科高校“科研育人”的重要阵地。
  “作为研究型文科高校,社科大未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崔唯航表示,未来,社科大要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坐标,将学术研究范式革新与服务国家战略有机统一,坚持“哲学社会科学+新兴工具”,立足科学研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服务于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和话语能力建设。
  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在推动学科发展和科研育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在科学研究、运行、成果评价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面向未来,各高校要紧密合作,通过整合资源、重构生态关系、明确战略目标、重构评价体系等措施来解决相应问题,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