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科研创新试验点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高质量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
2025-01-07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33期 作者:刘远舰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刘远舰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院党组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的积极部署下,正开足马力探索和推动全院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是被选定的科研创新试验点之一,在探索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研究发展上作出许多努力和尝试,为下一步推进全院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发展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深度了解了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试验点的建设情况。
  多措并举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科研创新试验点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李国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部署,中国历史研究院积极探索创新型科研管理组织方式,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设立科研创新试验点。科研创新试验点践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项共识”,立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期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新时代中国史学重点领域、重要方向、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针对中国历史研究院工作实际和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特点,推出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坚持特事特办,形成特殊、特色、特别的科研组织机制,积极探寻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方向、新路径、新模式。
  目前,我们已制定《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试验点实施方案》,并开展多项工作。其一,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在广泛研讨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严格评审,由中国边疆研究所侯毅领衔的“中国海洋文明科研创新团队”和古代史研究所赵孝龙领衔的“甲骨科技分析科研创新团队”成为第一批立项的科研创新团队。其二,面向全国发布《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招标公告》,经过严格的招标、评审、公示,正式确定首批10个资助学科名单。其三,对“学者工作室”和“兰台青年学者计划”制度加以完善,并持续面向全国史学界遴选资助优秀学者,目前已正式发布中国历史研究院第三批“兰台青年学者”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试验点在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高质量发展、加强学科融合、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有哪些创新之处?
  李国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部署,我们积极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科研创新试验点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史学学派创新”“绝学扶持创新”“智库服务创新”三大举措。从整体上看,有如下创新之处。
  一是引领方向。创新的本意在于打破常规。现行各种项目都是先由管理方作出顶层设计、发布研究方向、设立研究课题,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试验点借鉴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经验,打破常规,去除桎梏,返璞归真,在实施“史学学派创新”“绝学扶持创新”“智库服务创新”三大举措中,均不设置研究方向,均采取引导方式,提出指导性意见,为科研人员提供广阔选题空间。
  二是开放组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前提下,除了“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人员担任之外,“学者工作室”“兰台青年学者计划”“绝学扶持创新”“智库服务创新”的负责人面向全国史学界遴选;所有科研团队成员可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选择;团队组建完全由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确定。
  三是订单支持。除了遵守基本法规和管理办法以及经费政策之外,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服务保障不设范围,根据科研创新团队、绝学学科、委托项目的实际需要,一个团队一策,一个“绝学”学科一策,一个委托项目一策,立项后协商列出支持清单,予以有针对性的支持。
  四是长效评估。中国历史研究院为“创新团队”“绝学学科”“智库课题”提供经费支持,并在间接费用的比例上尽量放开,经费使用权限上尽量下放。同时,对各类项目采取长效跟踪评估,以各个团队学科和课题的最终目标为评估依据。
  五是系统创新。“史学学派创新”“绝学扶持创新”“智库服务创新”基本触及到了当前制约历史学研究创新发展的主要方面,兼顾到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照顾到了人才培养、成果产出、资政服务,考虑到了科研组织方式、科研管理方式、科研体制机制,是系统化的创新举措。
  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史学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史学学派创新”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试验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中国史学学派时,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国强: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整合学术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创新研究方法、培养高端史学人才、产出高质量史学成果、构建中国史学学派,我们有三项具体举措。
  一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团队”。在尊重现有实体科研组织机构基础上,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上跳出本单位、本处室、本学科,根据科研实际需要组建团队,开展融合性、前沿性、前瞻性研究,以孕育和打造史学学派为目标。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切实由管理转向服务,彻底打破各类科研管理中项目管理和短期绩效评估的思维定式,对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方向进行引领性设计,针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实际需要给予订单式支持,对科研创新团队的绩效实行长效化评估。
  二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学者工作室”。面向全国史学领军人才,首席专家以个人名字冠名“学者工作室”,以重大项目为引领,以解决重大史学理论问题为指向,自行组织团队,自行安排科研活动。中国历史研究院在科研条件、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三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兰台青年学者计划”面向全国史学青年人才,着力开展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产出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史学成果,以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高端、素质全面的青年史学人才,为建设新时代中国史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于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李国强: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团队”,鼓励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根据科研需要组建科研团队,自主设置科研团队研究和建设规划,切实开展跨学科融合性研究,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问题视域、理论范式、学术理念、研究方法、表达形式,打造历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门采取特殊管理方式,即立项之后,根据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推出相应政策,提供具体服务进行动态化调整;不提前制定管理办法,不提前设定条条框框,不提前设定绩效目标。针对每个确定支持的科研创新团队实际需要,我们予以订单式支持,具体支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科研场所、科研设备、科研经费,支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荐刊发高质量论文,支持学术成果出版发布,资助集刊创办出版,保障硕博士生招生名额,实施科研绩效长效化评估,等等。目前,已立项的两个团队正有序开展工作,我们相信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下,两个团队能够取得预期成果,达成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