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2024-11-01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14期 作者:本报记者 高莹
分享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学理支撑,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职责和使命。

  2023年底,根据院党组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将原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室更名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室;同时,按照科研融合新机制,将《生态文明研究》编辑部并入该研究室。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国生态领域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成果,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之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室主任、《生态文明研究》执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黄承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持续推进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性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持续深化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是时代之需、国家之需、民族之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成立一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室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重大交办任务和院党组交办任务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落实成效和水平,切实提高重要稿件的组织和撰写质量。同时,研究室坚持实践导向,深入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出具有时代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广度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服务。

  黄承梁介绍,就具体导向而论,研究室目前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生态文明原理学研究。按照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核心要义、科学体系、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世界意义等,发表《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等。二是生态文明思想史研究。按照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的角度,考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贡献,发表《党的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历程及其人民观》《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和理论品格》等。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学研究。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集中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发表《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为生动、鲜活的理论源泉。”黄承梁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研究室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野下的美丽省域建设作为重要研究领域,组建“美丽中国”全国性学术团队,召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学术研讨会”,以有组织科研为依托,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性阐释和大众化传播。

  研究室还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性知识体系比较研究”。该项目力图打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的内在逻辑,尝试在比较范畴中构建中国生态文化体系、中国生态经济体系、中国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等。此外,为提炼展示中华传统生态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2024年4月,研究室会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共同启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编写工作,组织来自不同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整理、诠释、翻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关键术语进行研究阐释、中外对照,目前已完成初稿。

  谈及未来,黄承梁表示,研究室将继续致力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深入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性概念、命题、论断,加快编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义》,大力推动这一重要思想的国际传播,探索构建“中国生态文明学派”。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