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6月9—11日,“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23·重庆”在重庆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研讨,为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和重庆大学副校长杨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海舰表示,技术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交叉融合的特点,面向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希望广大学者继续为推动中国技术经济学“三大体系”建设作贡献。“中国技术经济论坛”已成功举办了18届,是我国技术经济学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技术经济学的年度盛会。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举行了主题报告会,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科技自立自强、地方债务、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观点分享。该环节分别由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培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主持。
在题为“碳中和路径选择:转型的不确定性思考”的报告中,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魏一鸣提出,“双碳”目标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我国经济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实现碳中和主要依靠技术驱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稳步推进碳中和的必要技术。
“卡脖子”技术难题从何而来,如何化解?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提出,我国之所以出现“卡脖子”技术难题,本质上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跑在发达国家构建的技术轨道上,从而缺少“根技术”。应该遵循科学驱动的创新逻辑,大力推进科学驱动的产业技术创新,积极激励科学家创新创业。
关于地方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范子英认为,地方债存在“发”和“用”主体错位、债券利差与地方财政和项目收益脱节等问题,财政越差的地级市,风险背离的程度越严重,风险背离放大了债务风险。建议禁止跨地市打包,加强专项债的风险防控。
通过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及机遇,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姚树洁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提出,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人均收入发展阶段的有效跨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优化,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和各国共同发展。
经过专家认真评审,论坛在近300篇论文中遴选出70余篇参加平行论坛宣讲。结合论坛主题和热点问题,论坛设置了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企业发展、产业经济、宏观经济6个平行论坛。每个平行论坛设1位主持人和2位评论人,对论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评论人就论文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模型估计、结果解读、政策建议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交流,为论文后续修改和完善提供了修改意见与方向思路。根据论文质量和讨论情况,从每个分论坛宣讲论文中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将直接进入权威期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匿名审稿程序。
论坛期间举办了“与期刊(出版社)主编(编辑)面对面”活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郑世林、《中国经济学》编辑部副主任陈星星、《内蒙古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毛伟华、《经济与管理研究》副主编周斌等围绕论文选题及规范、期刊特点与选题、选稿流程与投稿建议、技术经济领域图书出版等问题与现场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此外,中国技术经济论坛还召开了理事会会议。会议增选了部分常务理事和理事,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讨论。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重庆大学联合主办,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得到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学》《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支持。
(朱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