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茶瓷“香”伴:“晋江经验”的县域产业融合新实践——基于泉州远郊县域特色产业调研
2025-10-17 来源:社科院专刊 总第804期 作者:周锦来
分享到:
  ◇周锦来(工业经济研究所)
  德化白瓷温润如玉,承托出安溪茶汤的金黄清亮;一缕永春篾香的淡烟缭绕其间,“茶、瓷、香”三者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一幅蕴含生活美学与文化意象的动人画卷。这幅画卷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微气韵,其背后更是泉州远郊县域以“茶瓷‘香’伴”为主题,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在这一目标下,德化瓷、安溪茶与永春香正从各自的“单品冠军”迈向以场景融合与区域联动为特征的产业共同体,展现出“晋江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县域实践新形态。
  这一县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资源的内生驱动与产业结构的外延拓展相互作用,使“融合”成为价值共创的过程。具体实践可归纳为三方面。
  第一,从“单品冠军”到价值共同体,文化叙事性与商品标准化构成产业融合的基础。泉州德化白瓷、安溪茶叶与永春篾香作为地域特色产业,各自形成品牌优势,但单品模式在消费升级和市场格局变化中逐渐面临增长瓶颈。为突破这一局限,三者以文化叙事为引领、以商品标准化为支撑,推动从文化叙事到产品组合,再到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茶、瓷、香”有机串联,并通过规范化的行为流程、空间布局和多感官体验构建完整的文化场景与审美秩序。例如,德化白瓷茶具在器型设计上与安溪茶叶品类精准匹配,以永春篾香的淡烟营造温润静雅的氛围,以生活美学为三者“穿针引线”。在此基础上,商品标准化则保障了文化体验的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茶具、茶叶与篾香在规格、工艺和流程上形成统一标准,使文化仪式稳定落地。由此,三者实现了深度协同的“1+1+1>3”效应,不仅丰富了单品的文化内涵,也显著提升了区域特色产业的整体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第二,从线下体验到数字延伸,文化场域与数字空间构成产业融合的双路径。在物理性的体验空间中,“茶、瓷、香”作为融合性主题,在各类展演展销活动中集体亮相,构建传统技艺与美学仪式的现实空间,强化公众对产业组合的文化认知。例如,安溪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特色展示区,结合展销会打造“即看即买”的场景化消费体验。德化、安溪与永春三县全年联合举办8场大型线下活动,不仅拉动区域文化消费,也促进茶具、茶叶与篾香产业的联动发展。在此基础上,三县积极拓展数字空间,通过20场联合直播,实现头部电商平台与地方特色产品深度融合,累计线上销售额突破15亿元。其背后依托的是高效的线上线下供应链协同,例如,安溪茶叶通过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需求即达、连夜定制”的快捷供应模式,为产业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从县域经济到区域协同,政企互动进一步深化。“茶、瓷、香”的产业融合不仅是市场自发行为,更体现了新时代“晋江经验”的实践理念。其核心在于立足本地优势、敢于创新、善用市场机制、推动协同发展,使发展模式从“一县一业”的单品思维,战略性转向“多县一群”的区域协同格局。在此过程中,德化、安溪、永春三县政府不仅是服务者,更成为区域协同的规划师和协调员,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引导企业跨域合作,形成全局化、系统化的发展布局。企业则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共建销售渠道、共塑区域品牌,实现功能互补与资源共享。政企协作不仅促进县域间合作与资源整合,也推动物流与供应链优化,使单点优势成功转化为跨区域整体竞争力。
  综上,泉州远郊县域的产业融合实践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理念,这不仅体现了“晋江经验”的创新发展形态,也为全国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范式。

责任编辑:刘颢婧(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