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构建中国本土化儿童哲学和逻辑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2025-07-22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84期 作者:况帅睿
分享到:
  ◇况帅睿(哲学研究所)
  哲学和逻辑是融于一体的。罗素提出“逻辑是哲学的本质”,逻辑是在哲学研究中产生和发展的,是讨论哲学问题、构建哲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教学中,哲学和逻辑教育不可分割,要树立起逻辑的观念,运用好逻辑的理论。有别于西方,我国在大学开设哲学和逻辑专业课程,而小学至高中课程体系并未设立这一教学科目,致使学龄前儿童的哲学和逻辑教学启蒙无章可依。构建中国本土化儿童哲学和逻辑教育体系是时代之需,是当代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有力保障。目前,国内引用李普曼和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课程与观点,应用于各教育场景与学术研究。李普曼儿童哲学课程教材受益于杜威“做中学”思想,强调儿童哲学不是学习哲学的思想,而是通过实践去探究感悟哲学,提高人的思维品质,在应用于国内教育时,其工具化、形式化表现取代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哲学内涵。马修斯批判皮亚杰基于表象评价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思想实验来考察儿童的言论,进行逻辑评价。其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天生具有某些与哲学相符的特质和自然本性。成人要反思自己的优越感,关注儿童本身,通过对话去理解儿童。儿童哲学的研究重点并不是儿童的思考是不是哲学,而是研究儿童的思维特征、哲学表现及可能的价值。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儿童的成长发展为基础,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心理学、脑科学,着力构建中国本土化儿童哲学和逻辑自主知识体系,并落实应用于教学实践。

责任编辑:班晓悦(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