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学者探讨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
2025-01-17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36期 作者:高莹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高莹)1月12日,《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出版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康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强调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新时代古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在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生动实践。作为推动古籍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正在积极推动实施卓越科研战略,持续做好古籍整理保护、古籍研究阐释、古籍数字化等工作,抓住用好古籍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赵剑英表示,古籍、古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集中展现。古籍整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和重要途径,古文献学科是探讨古文献分类、整理、研究规律的学科。《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的出版,将对古籍整理实践发挥引领作用,对古文献学科发展起到借鉴作用,从而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奠定基础。
  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少川进行项目成果介绍。《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于2024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卷7册,以学术史的形式,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成就和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构建古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研究机构、高校及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古文献学学科建设以及古籍保护、古籍数字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与会学者高度肯定《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对赓续中华文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大家认为,该书坚持论从史出,体大思精,既有对包括古籍整理成果和文献学理论演变在内的百年来文献学成绩的梳理,也有对整个学科的系统性总结和前瞻性思考,涉及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以及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和面向未来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兼具资料性和理论性,对古籍整理工作和古文献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与会学者认为,《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创新。一是解决过去学术史考察的“盲点”和“弱点”。该书对民国时期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发展、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整理情况等进行开拓性研究,力图解决以往遗漏的学术问题。二是结合近年来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方法论总结。该书重视把握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在方法上的重要变革,不仅加以经验事实的描述,而且从经验中抽象出概念,以说明其本质、特点、运用范围和革新意义,将经验升华为方法论。三是进行理论建设。该书系统梳理概括和提炼百年来理论探索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创新,力求构建完善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的理论体系。四是编制《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和《百年中国古文献学著作目录》,以品种目录的形式直观展现我国百年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成果,为当代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教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和信息检索工具。
  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籍研究所承办。

责任编辑: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