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旧桥面遗址 本报记者 朱高磊/摄
本报讯 7月2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书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卢沟桥事变史料全编》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京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卢沟桥事变史料全编》(以下简称《全编》)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主创团队历时近10年汇编完成的一部资料巨著,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全编》共8册,披露中、日文资料800余万字,是迄今为止中外学界关于卢沟桥事变篇幅最大、最为完整详尽的资料集。由于日本在战败投降前夕烧毁了大批机要文件,使战后对于卢沟桥事变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受到严重制约,进而导致中日双方围绕事变爆发原因、发展过程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存在巨大分歧。《全编》的出版对改善该领域的史料状况和进一步开拓研究局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全编》的中文史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史料学研究室编纂,起讫时间为1933年2月热河事变至1937年7月底平津沦陷,主要收录台北“国史馆”部分重要档案、民国时期出版的相关史料集、卢沟桥事变时期国内主要报刊的相关报道和言论、私人日记等史料。日方史料收集工作由北京大学团队承担,资料来源主要为日本防卫厅(现防卫省)战史部、外交史料馆、国立公文书馆及国会图书馆等研究机构收藏,亚洲历史资料研究中心网站以及各类非卖品文献、旧报刊资料、人物专辑等。《全编》借鉴了国内外史料著作的编排经验,努力保持史料原貌。所选资料均为影印原件,并增加中文标题,注明出处,作内容简介,辅之以提要评点,以方便读者阅读与利用。
历经十载 鸿篇巨制
新书发布会上,主创团队分别就《全编》的编辑、出版等工作予以介绍和说明。领衔主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勇指出,现有史料已充分证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蓄意挑起的战争行动,是继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推进全面侵华战争的重大节点。经过战后发掘,一批重大侵华决策史料面世,揭示了日本战争行为的计划性、机密性、挑衅性与野蛮性。目前所获日军史料数量庞大、内容广泛,为学界同仁开展相关研究,特别是涉及日本侵华决策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然而,日本军政各界战败前后大量销毁档案,导致与战争决策和战争过程相关资料缺失,其中就包括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的阵中日志等重大事件的原始文献。日本军政高层的核心资料,则被控制在官方、半官方研究机构中,开放和利用均受到限制。因此,继续发掘和整理相关史料工作,仍是学术界今后的基本任务。
徐勇认为,卢沟桥事变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战争规模的小中见大,更在于以一地之变而撼动全局,以及与之相伴的政治外交变化等。对卢沟桥事变的研究,除了要充分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也要深入揭示日军的侵略史实,通过侵华日军阴谋血腥的好战本质,反衬中国人民对正义与和平的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通谈到,《全编》的出版是对以往几十年抗日战争史、特别是卢沟桥事变研究和史料收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团队在编纂过程中,非常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科学性。团队力图通过史料揭示卢沟桥事变爆发并最终演变成全面战争并非孤立、突发的偶然事件,而是日本长期侵华战略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完整性。史料内容包括事变爆发、平津沦陷、国共两党态度、抗战方针、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社会舆论和各界反应以及远东军事法庭判决书等相关部分内容。三是创新性。《全编》不仅是对既有史料的选编、整理和提升,还收集到许多新史料,在史料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四是多样性。《全编》包含原始档案文献、新闻报道、回忆录、口述史料、日记等多种史料,形式多样。即便如此,中文材料仍有进一步发掘的空间,如中方的阵中日记、战斗详报等文献史料。希望今后各方能够继续密切合作,出版卢沟桥事变史料补编,使事变全貌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历史偶然与战争逻辑
在出版座谈环节,多位学者先后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认为,从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角度来看,卢沟桥事变意义重大。正是由此开始,民族矛盾逐渐大于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与国民党展开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也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发端的。随着《全编》的出版,我们不仅要做好卢沟桥事变研究,更要发挥其社会价值。重视历史教育和普及工作,是每一位近代史研究者肩负的责任。我们应该讲好中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更多的年轻人和非专业人士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道炫谈到,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意味着中日两国的全面对决,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抵抗日本侵略的大幕。近年来,学界对于卢沟桥事变的认知存在分歧。黄道炫认为,不能把日本对一个局部事件的处理等同于其战略指向。我们应看到日本长期的对华行动方针起自19世纪末,其中存在一个大的战争逻辑。而在具体的偶然事件和大的历史逻辑之间,历史研究者应着重于后者,并需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全编》的出版将卢沟桥事变更加完整准确地呈现给公众,必将对正确认知事变在中日战争中的位置以及事变中中日两国的决策等问题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谢荫明表示,卢沟桥事变爆发85年来,相关资料的收集、披露、宣传和利用工作始终在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之中。《全编》内容丰富多样,对于日后研究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尤其会为年轻研究人员的成长提供巨大助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系统介绍了目前学界关于卢沟桥事变研究的主要观点,并总结概括了《全编》所具有的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资料丰富、新颖、权威,所收相关日文档案资料数量巨大,弥补了国内对日文资料收藏不足的缺憾。其二,资料具有极强的学术性。多年来,学界对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存在若干差异,《全编》的出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侵华战争是日本有计划、有准备、有谋略发动的。其三,史料编辑体例新颖。《全编》不仅列出资料名称和出处,还对史料的使用价值给予点评。总之,《全编》的出版对于学术界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梁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