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发布
2023-01-06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1月6日总第628期 作者: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王春燕)2022年12月23日,《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发布式暨“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研讨会在线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戴相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主持开幕式。

  戴相龙指出,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个人承担,个人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现资金积累,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能否达到发展个人养老金的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和各部门、各金融机构的组织推进。个人养老金的推进快慢,还要看人民大众对有关规定的接受程度。如果执行一个时期内达不到预期目标,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扩大税收优惠、对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实现保底等。

  蔡昉表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2%,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一系列新挑战随之而来。面对更快、更深度的老龄化以及养老资源不充足等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把政策选择的出发点调整到最适宜的位置上。老年人是社会保护、社会共济、社会福利当之无愧的受益人,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都决定了老年人应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因此,需要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覆盖,使老年人享受到必要的社会服务,这是一个制度性前提。在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前提下,越是充分的社会保障越有助于在人口负增长和深度老龄化时代最大限度地抵消趋势性消费不足的效应。同时,在正确和充分的激励下,与养老相关的产业才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

  郑秉文介绍了我国账户养老金的引入与现状、目标与差距,并总结了我国账户养老金未来改革与发展路径。他说,在三支柱结构的养老金制度中,我国几乎是三支柱都有个人账户的国家。这是我国三支柱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账户养老金要达到2035年的既定目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其中,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有很大改革空间,包括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取消单位缴费的归属期、放开个人选择权、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之间建立自由转换机制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就《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的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介绍。他认为,账户养老金是以个人账户为载体的养老金计划,通常为缴费确定型制度,广泛分布于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养老金理论与实践表明,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具有相互助推的良性互动关系,养老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对于提升储蓄、投资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宏观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影响,不仅有助于推动资产型社会的形成,为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而且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实现。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部门的官员,相关行业学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以及养老金业界代表高度评价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并基于中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从财政与金融保险等角度,就当前养老金的制度设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了观点。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实验室)与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香山财富研究院协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