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心·“三农”青年谈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青年共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规划建议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青年科研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战略思维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青年工作组于11月11日在会心餐厅举办“会心·三农青年谈”第四期活动。
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规划建议,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与“三农”研究主战场,引导青年科研人员以学习固本、以研讨提能、以实践促干,推动政治学习与学术研究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与会青年立足“三农”,聚焦全会提出的重点任务与新部署,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中,大家结合各自研究方向,探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与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革命与人工智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议题。此外,科研处相关人员介绍了农村发展学学科体系建设进展,强调要以系统化、结构化研究支撑新兴学科建设,为“十五五”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保障。
农发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郜亮亮提出,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建议》的重要意义,系统学习全会公报和中央宣讲团报告内容,特别是认真领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的宣讲要点: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全会精神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紧紧围绕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推出有理论说服力和决策参考价值的高质量成果,努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奋力谱写“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郜亮亮强调,要以真学、真思、真研为前提,在研究中形成真问题、真阐释、真成果。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部分,开展系统整理与学术阐释,做到选题重大、逻辑清晰、论证严谨;勇于跳出舒适区,加强跨领域研究与学科系统化建设,构建全局性视野与整体性思维;强化学术规范与政策导向,把基础理论研究延伸至政策应用层面,增强现实针对性与决策价值;青年科研人员要以“三项共识”为行动准则,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提升政治敏锐度、政策洞察力与理论创造力,对照《建议》逐条研读,把握学术写作的严谨性、逻辑性与政治站位,切实做到用词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可落地。
与会青年通过学习交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时代意义,深刻领会“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青年学者一致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政策成果和学术成果,把握时代命题、回应现实需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农发所青年学者的担当与作为。
(陆镜名)